
如何让教育类展厅更有成效
2022-04-15
作者:汀兰
来源:三月雨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现如今,教育类展厅通常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建设,如面向党员干部等特定群体的廉政教育展厅、党建展厅,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教育展厅、科普类展厅,或是面向大众的红色文化教育展厅、安全教育展厅等。
无论是哪种主题的展厅,它的首要目的是让参观者受到教育。能否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是这个展厅是否成功的主要考量依据。相较于传统的教育类展厅,现代化教育展厅大多运用数字化展示手段,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拉进观众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希望通过这种直观、鲜活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数字化展示仅仅是手段,如果忽略了展厅的内涵,那也只是徒有其表,并不能切实发挥教育类展厅的效果。
如何让教育类展厅更有成效?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要素。
首先,展览内容要看得懂。相较于其他展厅,教育类展厅更侧重专业性,更具有针对性。如法治类展厅、党建类展厅、廉政类展厅,需要展示的内容政治色彩浓烈,晦涩难懂,很难激发观众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而版式的内容是教育类展厅最重要的信息承载,如何让这些内容看得懂?首先,需要策展人站在观众的角度,理解展览内容,梳理内容逻辑,通过生动可视感的策划文本正确表达展览的内涵。其次,由于教育类展厅的图文资料信息比重大,所以在版式设计上要突出展示主题,生动化地处理各类信息,使展示的内容有层次、有逻辑。
笔者认为,恰到好处的展示形式的运用可以使展览内容更加清晰易懂。三月雨在建设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厅时,通过墙面钟表和时间轴造型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半程”和“后半程”。通过天平秤倾斜造型展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
通过生动地展示形式,可以让观众对展示的内容一目了然,也可以提高展览的亮度和力度。展览是观看的艺术,不是解释的艺术。依托生动形象的展示形式,可以让观众对展示内容一目了然,不仅可以提高展览的亮度和力度,也可以促成观众完成自主学习。
其次,展厅设计要有美感。拥有艺术感、美感的展厅往往能让观众眼前一亮。教育主题展厅在展示空间设计时注重的是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表达,注重时间、空间和人物的互动关系。围绕教育主题,对展览空间进行重塑,营造丰富的场域空间和舒适的观展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参观者的情绪,从而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同时也赋予了教育类展厅实际的意义和生命力。
适时的场景化设计可以丰富展厅的场域空间。通过场景的复原再辅以各种灯光、色调的搭配运用,打造出真实感、空间感、流动感、立体感的环境,可以有效增强展厅的整体艺术感。在红色文化教育类主题展厅,这种场景化设计是最常见的。如军博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中的“鏖战长津湖”场景,战士们潜伏在冰天雪地之中,以惊人的毅力设伏围歼敌人。通过场景复原,让观众直面战争的惨烈,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月雨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陈列馆中也适时运用了半景画场景设计来营造逼真的战争场面和琼崖百姓护送战士遗体的感人事件,让参观者在虚实之间切身感受到革命战士的战斗精神和革命豪情。展厅空间的视觉体验式直观鲜活的,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共情的展览,可以最大化的突出教育效果。
最后,展示技术要有意义。一个好的教育类展厅,不在于它运用了多少高科技,而在于参观者被引起的兴趣和记住的展览内容有多少。现代化的教育展厅越来越多的采用数字化技术,尤其是互动体验、沉浸式体验技术,希望借此增加展厅的趣味性,亦或增加观众的接受度。但良好的互动体验来自于展厅对观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因此展示技术的运用不仅要有趣味,还要有意义。
有意义的展示技术运用需要教育内容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类展厅从“传授知识”到“分享知识”的转变,才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而长久的记忆,从而达到更高效和长久的教育目的。
无论是廉政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教育还是青少年教育,十九年来,三月雨始终致力于深挖各类教育主题的内涵,从参观者的需求出发,通过内容解读、展陈设计,将体验、科技与艺术有机融合,创造出一个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类展厅,用更为直观、多样化的视觉冲击,达到展览的共情,给予参观者心灵启迪,从而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积极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2-03-24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充分彰显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在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的基础性作用。 -
党的会议制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2022-07-01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回顾过往,党和国家的诸多重大会议记录了党的奋斗实践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前进,领导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鲜明中国政治特色的会议制度。
-
主席谈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21-12-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部分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