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熏陶增强法治力量
2022-04-19
作者:蒯正明 孙武安
来源:人民日报
主席指出,“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法治文化建设的主线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法治文化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本身就包含法治内容,而且其基本理念和精神是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通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将其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在立法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之中,使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价值导向性结合起来。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严格执法,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在坚持以法律手段协调社会矛盾的同时,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引导和支持人们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使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在司法中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提升司法权威的同时弘扬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为此,必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完善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机制。实行普法责任制是促使国家机关自觉承担普法工作责任、保证普法工作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对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可以将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干部学习培训内容,完善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制度,逐步推进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法,提高学习效果。三是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应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安排不同阶段法治教育内容,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有效传播使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当前,应进一步拓展法治文化建设阵地。建设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和法治文化墙等,拓展法治文化实体阵地。根据信息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新特点,推进“互联网+法治文化”,通过普法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法治宣传活动,打造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推动法治文化传播,根本在于丰富法治文化产品、打造法治文化精品。鼓励创作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主题的文学、戏剧、曲艺、影视作品,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文化熏陶、感受法治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党史文化的红色内核
2022-05-26
党史文化是党在理论学习与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懈奋斗和对自身发展的实际探索形成的,忠实记录着党的奋斗、发展足迹。值得注意的是,党史文化虽然在本质上表现的是党发展的过程以及其表现状态,但在实际定义中两者还是有所区别:从发展主体来看,党史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只是作为党的历史的表现方式而存在;而党的文化可以指导执政的方向,当然其存在主体侧重于文化层面,对于党的制度、体制上的安排缺乏一定的条理性,更多展示的是党探索奋斗的成果。可以说党史文化是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党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根本。
-
关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06-20
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早期起,其就形成了发扬无产阶级积极进取、艰苦奋斗、自律诚实的良好作风。为促进中华民族在全球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取得自主权、立于不败之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着,处理好党内的腐败问题、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政党永葆活力的重要举措。早在国家转型初期,一些人存在腐败现象,使国民社会遭受了经济损失。腐败的根源不仅在于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我素养,而且离不开对腐败现象的监督、管理和处置体系的缺失。想要解决腐败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于党建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党组织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将党风廉政政策落实到位,营造出党风廉政氛围,真正给基层带来有革命性的影响,使群众感受到国家对于腐败现象的零容忍和反腐败工作中不可动摇的决心。 -
以创新 创未来——“展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三月雨顺利举办
2023-10-12
10月11日下午,由三月雨主办的“展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211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博物馆领域资深的专家学者在现场共议展览展陈的创新之道,共话新时代文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