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22-05-10
作者:龚春芳
来源:人民论坛
家庭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具普遍性、长久性和渗透性,家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进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因此,要注重家庭教育,上好青少年人生理想的第一课。
要重视家教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作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所在的三个不同场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责和教育任务,同时又是通力合作的教育系统,缺失哪一块都会影响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优势,比如,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因材施教;家庭成员间的血缘或姻缘关系,使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加明显等。因此,家长要提高家教意识,要有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和意识,并把家教看做家庭建设的首要任务,人人都有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并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要注重在家教中引导青少年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家庭历来就是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比如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待人诚信、有礼有节等,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教育和示范。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常常通过父母日常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表现出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形成影响,成为其社会化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正是在父母言行的耳濡目染中,通过模仿他们的行为,并在实践中得以保持,逐渐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因此,父母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好榜样示范,率先垂范,引导青少年成为一个有德、有用之人。
要倡导民主、科学的家教方法。家庭因其特殊的血缘或亲缘关系,再加上受传统权威型父母思想的影响,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过于严格,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另一种是对孩子太过溺爱,要求过松,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家教失败。在家教中,家长要把孩子看作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倡导平等、信任、独立、民主等原则,避免打着“爱”或“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任意限制、干涉、强迫孩子;要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尽量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理解和爱护孩子,深入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来源:人民论坛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以“基层之治”筑牢“中国之治”
2022-03-02
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推进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着力强基固本,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由“基层善治”实现“大国之治”。 -
警惕快递送礼
2023-04-28
“五一”、端午节假期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强调,要坚守“五一”、端午节点,紧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紧盯违规公款吃喝、在隐蔽场所接受宴请、“舌尖上的浪费”、以电子红包和快递物流方式“隔空送礼”、公车私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等节日多发问题,以及隐藏在高档酒、“天价茶”、奢华包装背后的享乐奢靡现象,加强监督检查,从严从重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深挖细查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勾兑、权钱交易等问题,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有力有效的举措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 -
纪严于法,到底严在哪里
2022-08-12
从处罚角度来看,纪严于法至少严在以下层面:一是党纪处罚行为范围广于法律。党纪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按照纪严于法原则,有些行为写入了纪律中,但法律中并没有规定。以遇危不救行为(即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为例,法律对此没有规定,但党纪处分条例在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 律行为的处分”中,规定出现这种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 党籍处分。二是党纪处罚起点数额低于法律。以受贿为例,2016 年两高司法解释将受贿罪的起点数额由原先的五千元提高到三万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低于三万元的受贿行为就一概不能作为犯罪处理,受贿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而从党纪处分条例规定及近年来的处分案例看,党纪处分起点数额远 低于法规,或换句话说,党纪处分更看重的是违纪行为的性质、恶劣 程度、造成后果等。只要造成严重恶劣影响,就会受到党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