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022-05-11
作者: 苏彬
来源:人民论坛网
廉政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中,记载了诸多廉洁自律的思想观念以及事迹。这些廉政思想,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示范意义,仍具有现实价值。
传统文化有着“以廉为贵”的价值取向。中华廉政思想源远流长,“以廉为贵”价值取向在传统文化中十分突出。管子把“礼、义、廉、耻”视作“国之四维”,尤其强调廉与耻是“四维之要”。在中国古代诸多政治家、思想家关于廉洁的论述中,都把廉洁看作事关国家兴亡、事关民心向背的大事,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廉政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为官之道,也是官德的基础。传统文化里的这种廉政思想,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有利于提升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廉洁自律的认知水平。
传统文化存在重义轻利的观念。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有着强烈的“重义轻利”的特点。《论语·里仁》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告子上》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道义和物质财富之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永远是道义第一,财富第二。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重义轻利,也不意味着完全违背人性,拒绝正常的物质需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种重义轻利、取利有道的观念,对于引导党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处理好当官与发财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充满廉政智慧。通过历史的教育,可以提升党员干部对于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全社会对于反腐败工作形成共识,更加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通过大力开展传统文化中廉洁奉公思想和事迹的宣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有利于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践行廉政准则。同时,古代廉政建设中德治与法治并重、惩处与预防并重、自身监督与群众监督并重等历史经验,可以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一些启迪。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村史馆建设的一点思考
2022-09-08
2022年8月16日,新华社发布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第十一部分“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第三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中明确强调:“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 -
2021这些法治“高频词”,带你感受法治的力量!
2021-12-31
2021年,中国法治建设成绩斐然。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相继实施,政法领域改革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推进,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一系列法治成果助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2021-11-23
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生命所在,是我们党能够成为百年大党、创造千秋伟业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