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两个结合”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2-05-25
作者:徐国宝
来源:光明日报
要做好“两个结合”,一是要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可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这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中华民族先民憧憬“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二者都指向人类社会无限美好的未来前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唤醒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民族复兴、世界大同的基因和种子。第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探讨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古代思想家所阐述的人文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素存在着相互融通的关系。例如《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协和万邦”等思想,孔子的仁学体系及德政主张,管子“以人为本”的理念,老子、孙子和《黄帝内经》的辩证思维,历代思想家关于社会和谐、天人合一、公平正义的论述等。第三,马克思主义所结合的两个要素(中国实际与传统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具体实际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流淌至今所浸润的现实土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与当前实际密不可分的中国历史文化实际和国情实际。
二是要结合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索历程和成功经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两个结合”开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朴素知行观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包含着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努力。
三是要根据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实践新要求,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特别注重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其强大生命力靠的是精神内聚力、吸收同化力和自我更新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其基本原理注入中华文化的机体,可以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转变、升华为崭新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断从实践和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必将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极大地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其中特别要讲清楚孔子仁学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独特价值,其传承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如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推动仁学思想体系的传承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滋养。
来源:光明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传中华家训家教家风 树新时代文明新风
2022-06-30
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赓续传承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塑造新时代文明新风。 -
党建荣誉室:小展览蕴含大能量
2022-03-30
党建荣誉室是展陈系统不可获取的力量,它既是加强单位组织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的场所,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还是对外交流、树立形象的平台。 -
党内巡视制度的起源
2022-08-31
中共党内巡视制度首先是为了传达中共的指示精神,确保政令畅通的迫切需要而产生。1921年11月,陈独秀在中央领导机构成立后起草了第一份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央按照这一通告要求扩大宣传联络,加强统一领导,在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成立后相继在各地建立分部,并派遣特派员来加强总部与分部之间的沟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