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
2022-06-09
作者:青鹤
来源:三月雨
近年来,随着法治事业的整体推进,法治正在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治理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治意识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娃娃抓起。及时恰当的法治教育,才能让法治社会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素养,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能让青少年更好、更全面的成长,从自身、自我认知中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违纪违法的严重后果,避免走入歧途,减少和降低犯罪行为。
笔者认为从以下两方面全面增强法治意识:
一是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以法治观念养成为中心,实践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要要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兴趣,让青少年从“要我学法”转变为“我要学法”。要让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都能深入到青少年心中,做到法治意识要培养,道德意识也不能落下。要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积极建设各类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成为子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
如三月雨协助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检察院建设的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中的模拟庭审、宣泄室、心理疏导室、阅读室”四个未检功能区无不体现了青少年法律法规、青少年常见犯罪成因分析、犯罪预防及自我保护等内容。四个未检功能区的建成让青少年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懂得依法办事并且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能将受到的法治教育、形成的法治思维传递给家长和他人,于无形中起到在全社会普法的效果。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模拟庭审中的模拟家庭环境,母亲对孩子的宠爱和期望,以及自己所犯的错误,孩子所犯的错误,对孩子的思念之情等。此处不但展现家庭亲情,引起参观者的感情共鸣,同时也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针对青少年这一类群体活泼好动、心性浮躁,并且好奇心强,参与感强的特质。在展厅中强调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图文、IPAD手持终端互动为主要方式,通过知识讲授、实践模拟、现场观摩、动漫、戏剧、微电影等多种学习方式,使青少年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并无时无刻的把法治思想贯穿到青少年心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一边可以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也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法治宣传、法治育人功能的双重功能,让青少年茁壮成长。
十九年来,三月雨建设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提高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未来,三月雨将继续打造具有多样化、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一个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法治教育平台。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具有中国智慧的治党新路有哪些突出特点?
2022-07-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治党新路,跳出了历史周期率。 -
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着力点
2022-08-01
主席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拉开全面从严治党序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树新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开创了新时代作风建设新局面。 -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2-02-2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事业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