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2022-06-14
作者:来庆立
来源:光明日报
新时代更需要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主席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首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蕴含着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深意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开启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在迎来历史飞跃、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必须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需要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更需要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实干、创新、踏实和科学的态度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我们更需要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断奋进,戮力同心实现中国梦;我们更需要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担当的过程中,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化被动为主动,践行理想信念。
新时代更能够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能通过新技术、新媒介更好地展现自身的精神力量,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红色文化内蕴人、物、事、魂,唯有将人、物、事展现好,使红色文化与时代合拍,符合大众心理诉求,才能更好地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大众。
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往往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润物细无声”般地教化,逐渐将文化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今天,想要让大众感知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需要还原历史场景,更需要创新纪念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进行跨越时空的仪式体验。仪式等各类纪念活动既包含了活生生的世界,也是想象世界的再现,是大众教育的重要渠道,更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传扬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是发挥文化功能的重要前提。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自媒体和各类终端无疑应当成为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将“人”和“物”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活现。通过互联网传扬红色记忆,如网上纪念馆、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等,使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延伸;也可以通过动漫、流行歌曲、艺术展览等形式实现红色文化的艺术转换。更能够通过新技术突破时空局限,用VR、游戏和实景体验等创造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讲活党史、国史故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十分重要,而且更需要从小事、从细节抓起,落在实处,使红色文化不断实现创新转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廉洁文化建设的措施》,助力军队廉洁文化建设
2022-11-16
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军委联指总指挥主席8日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表明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鲜明态度。他强调,全军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 -
正家风—党的领导干部必答题
2022-01-12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
行贿受贿犯罪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2022-09-19
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在于“它的动态特征以及它对人类事务影响的普遍性。它发轫于那种社会能够而且应当转变、变革是顺应人心的信念和心态”。而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进言之,犯罪现代化治理程度是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发生学上看,行贿和受贿是典型的对向犯,互以对方的存在为成立前提。但从治理学上看,行贿受贿犯罪的惩治却并非必然具有‘唇亡齿寒’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发生学是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而治理学则是对治理策略的主观选择。”这种主观选择与客观现实的偏差,可能有悖于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要遏制行贿受贿犯罪的发生,不仅需要惩治受贿犯罪,同样必须惩治行贿犯罪。为此,2021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动“受贿行贿一起查”做出重要部署,这有利于构建惩治行贿受贿的长效机制,也为惩治行贿受贿犯罪乱象提供了现代化治理利器。《意见》的出台是提升行贿受贿犯罪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及时雨”,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深刻反映了国家机关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伟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