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2022-06-14
作者:来庆立
来源:光明日报
新时代更需要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主席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首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蕴含着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深意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开启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在迎来历史飞跃、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必须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需要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更需要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实干、创新、踏实和科学的态度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我们更需要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断奋进,戮力同心实现中国梦;我们更需要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担当的过程中,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化被动为主动,践行理想信念。
新时代更能够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能通过新技术、新媒介更好地展现自身的精神力量,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红色文化内蕴人、物、事、魂,唯有将人、物、事展现好,使红色文化与时代合拍,符合大众心理诉求,才能更好地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大众。
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往往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润物细无声”般地教化,逐渐将文化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今天,想要让大众感知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需要还原历史场景,更需要创新纪念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进行跨越时空的仪式体验。仪式等各类纪念活动既包含了活生生的世界,也是想象世界的再现,是大众教育的重要渠道,更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传扬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是发挥文化功能的重要前提。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自媒体和各类终端无疑应当成为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将“人”和“物”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活现。通过互联网传扬红色记忆,如网上纪念馆、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等,使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延伸;也可以通过动漫、流行歌曲、艺术展览等形式实现红色文化的艺术转换。更能够通过新技术突破时空局限,用VR、游戏和实景体验等创造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讲活党史、国史故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十分重要,而且更需要从小事、从细节抓起,落在实处,使红色文化不断实现创新转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2022-05-09
主席总书记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养成。只有不断深化对法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持续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之“作风篇”:正风肃纪 激浊扬清
2022-01-17
纠治“四风”不止步,作风建设不停歇。 -
严守纪法规矩 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2022-03-15
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古语有云:“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基础,修身的基础,就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念。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加,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而是需要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正心立本,常常主动回望人生,时时拂拭初心。否则,在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付出惨重代价后再被动回望,岂不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