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四史”教育激发爱国力行
2022-02-14
作者:冯留建
来源:人民论坛网
主席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广大青年群体提出了殷切希望:“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2020年1月,主席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明确了“史”“论”结合对于思想武装的必要性,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021年3月,主席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了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进一步阐明了学习“四史”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我国教育发展事业中发挥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四史”教育能帮助他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内心的理想信念,这是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主席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用“三个必然要求”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六个进一步”明确了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要求,以“四点具体要求”指明了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有效性的实施方法,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同时也是高校进行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高校“四史”教育突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具有深刻意义,首先,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中坚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其次,从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再次,从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最后,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中深刻理解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做到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教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主席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我们党的历史,是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高校“四史”教育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为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奉献者,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青年的无私奉献,广大青年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人民,要杜绝极端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使广大青年在同人民的密切联系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强大奋斗动力。主席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证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信仰的强大力量。在“四史”教育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历史观教育。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阶段的正确认知是确保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脱离实际的前提,毛泽东就曾从实际出发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曲折性和艰巨性,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之奋斗。高校“四史”教育要突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阐释,帮助新时代青年总结历史规律,在把握历史大势中展望未来。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党史文化的红色内核
2022-05-26
党史文化是党在理论学习与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懈奋斗和对自身发展的实际探索形成的,忠实记录着党的奋斗、发展足迹。值得注意的是,党史文化虽然在本质上表现的是党发展的过程以及其表现状态,但在实际定义中两者还是有所区别:从发展主体来看,党史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只是作为党的历史的表现方式而存在;而党的文化可以指导执政的方向,当然其存在主体侧重于文化层面,对于党的制度、体制上的安排缺乏一定的条理性,更多展示的是党探索奋斗的成果。可以说党史文化是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党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根本。
-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05-04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 -
好家风要“有模有样”
2022-09-08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和家庭层面说,家风影响着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生活,浸润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灵,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都有深刻影响;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因此,主席总书记特别关心家庭、家教和家风,多次在讲话中谈及家风,如:“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有5处提到家风,可见家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