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03-23
作者:云理轩
来源:人民日报
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一个重要环节是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讲出“百姓味道”“时代味道”。既要讲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要讲如何解决一家一户实际问题的“小道理”;既要聚焦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主题,又要聚焦关系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小话题;既要有集中统一的权威宣讲,又要有为不同受众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宣讲。紧扣老百姓关切点,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突出形势政策宣讲,契合广大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关切,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与当地各项事业发展实践相结合。讲清楚党的初心使命,把来之不易、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展示给群众,把干事创业、开拓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群众,把群众需要的知识传授给群众。
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主席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受众差异化要求宣讲分众化,新时代理论宣讲对宣讲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建好用好各类宣讲队伍。打造专家型宣讲团,突出宣讲权威性。高标准组建宣讲队伍,按照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省情民情、宣讲经验丰富的标准,通过精心遴选,组建由主要领导干部和资深专家教授组成的宣讲团,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阐释宣讲。用好地方特色宣讲品牌,发挥基层宣讲品牌在引导群众、鼓舞群众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唱主角,发挥优秀青年、英模人物、驻村干部、烈士亲友等群体的作用,组建基层品牌宣讲队伍,注重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当地干部群众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扩大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组建少数民族宣讲队伍,充分吸纳熟悉党史和党的民族政策、能用民族语言宣讲的人员,开展“双语”宣讲,让民族干部成为推进理论大众化的行家里手和理论宣讲的主体。
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主席总书记强调:“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需要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在民族地区开展理论宣讲,要充分考虑民族特点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注重宣讲艺术。一是增强宣讲鲜活度。基层宣讲要注意满足群众需求,努力做到通俗易懂讲道理、务实有效解困惑。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故事、发展成就编排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结合“送戏下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推进理论传播。二是增强宣讲灵活度。把理论宣讲和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用好民族节庆活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创作编排一系列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文艺作品,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把挖掘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习俗文化、生态文化与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推进理论传播。三是增强宣讲贴近性。高度重视面向青少年的宣讲,将理论宣讲与学校思政课相结合,组建“云岭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等各类宣讲团,深入青少年中进行宣讲。同时,打造青少年自己的宣讲舞台,让孩子带动孩子、带动家庭。
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主席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理论宣讲同样如此,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在基层民族地区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要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资源。一是用好红色资源。充分用好地方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资源,深入挖掘讲好我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宝贵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二是灵活选用宣讲场所。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公交车上,灵活运用座谈会、田埂会、火塘会乃至送“讲”上门等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三是拓展网络宣讲阵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创作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
来源:人民日报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纪严于法,到底严在哪里
2022-08-12
从处罚角度来看,纪严于法至少严在以下层面:一是党纪处罚行为范围广于法律。党纪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按照纪严于法原则,有些行为写入了纪律中,但法律中并没有规定。以遇危不救行为(即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为例,法律对此没有规定,但党纪处分条例在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 律行为的处分”中,规定出现这种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 党籍处分。二是党纪处罚起点数额低于法律。以受贿为例,2016 年两高司法解释将受贿罪的起点数额由原先的五千元提高到三万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低于三万元的受贿行为就一概不能作为犯罪处理,受贿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而从党纪处分条例规定及近年来的处分案例看,党纪处分起点数额远 低于法规,或换句话说,党纪处分更看重的是违纪行为的性质、恶劣 程度、造成后果等。只要造成严重恶劣影响,就会受到党纪处分。 -
高度重视军史场馆建设
2022-07-13
“军史场馆是体现部队红色血脉传承的重要教育基地,承载着宣扬革命传统、巩固思想阵地、推进建设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的谢正谊代表围绕进一步加强军史场馆建设提出了他的想法。 -
让检察文化绽放光芒
2022-03-14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共同拥有的、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体系。它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共同组成的生命体。先进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衍生的法律文化。检察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既具有一般组织文化的共性,如它具有组织文化的功能、特点等,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如它离不开党的方针、路线、法律目标,离不开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宪法的权威等。